環保投訴五成投訴噪聲
新華網河南頻道12月14日訊 大河網-河南日報報道:在鄭州市,相對于大氣污染、水質污染等,人們對噪聲的忍受度最低,噪聲投訴的比例排在了環境投訴的第一位。
12月6日,鄭州市環保局介紹,今年前11個月,鄭州市環保部門接到各種噪聲投訴368件,占所有環保投訴的54%。其中,社會生活類噪聲又占到了所有噪聲投訴的50%~60%,其次為建筑施工噪聲、交通運輸噪聲等。
這些投訴來自各種渠道,不僅有12369環保熱線電話,也包括鄭州市政府設置的市長熱線電話、部門信箱、來信、來訪等。
按照環保法規,噪聲分為四大類,工業噪聲、建筑施工噪聲、交通運輸噪聲、社會生活類噪聲。社會生活噪聲中投訴多的就是抽油煙機、KTV、制熱制冷設備和供水、供電等機器和設備的噪聲。
在區域分布上,金水區和鄭東新區的投訴最多。“這應該與金水區三產企業較多,人們環境意識較強有關;而鄭東新區工地較多,施工噪聲和大型運料車輛都會影響居民生活。”鄭州市環保局負責信訪的有關負責人分析。
在時間分布上,夏季5月到7月投訴量最大,因為人們多開窗納涼,對噪聲影響更敏感,因此顯得更難以忍受。另外,高考前夕,投訴的人比較多,最多時一天能接到100多個投訴電話。
立交橋兩側噪聲超國標
為了對鄭州市區噪聲有一個直觀印象,日前記者隨同環保部門的工作人員一起來到鄭州街頭實地調查。
在鄭州市中州大道和金水路立交橋附近,為了測試立交橋噪聲對附近居民的影響,監測人員來到了立交橋東南方向的鑫苑中央花園小區西區門口,進行了持續監測,從當天15時40分到16時整,經過20分鐘的測量,該小區門口的噪聲平均值顯示為70.35分貝。
記者查閱了國家頒布的《城市區域環境噪聲標準》,城市中的交通干線道路兩側區域晝間最高限值為70分貝,此處超出標準0.35分貝。
在鄭州市農業路和花園路交叉口東南角的某大型商場廣場上,17時到17時10分,測得該區域噪聲值為59.45分貝。對照上述標準,居住、商業、工業混雜區白天噪聲限值為60分貝,此數據也逼近標準上限。
根據此前環保部門在中州大道和東風路交叉口附近某小區連續兩天測得的噪聲結果,無論夜間還是白天,都超出了國家規定的噪聲標準。
治理噪聲需要齊抓共管
“治理噪聲污染問題牽扯到諸多相關部門。”12月6日,鄭州市環保局法規處負責人說。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噪聲污染防治法》規定,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對本行政區域內的環境噪聲污染防治實施統一監督管理。各級公安、交通、鐵路、民航和港務等主管部門,根據各自的職責,對交通運輸和社會生活噪聲污染防治實施監督管理。四類噪聲中的工業噪聲、建筑施工噪聲以及在商業經營活動中采用空調器、冷卻塔等設備使其邊界噪聲超過國家規定的環境噪聲,由環保部門實施監督管理。在商業經營中使用高音喇叭和在街道、廣場、公園等公共場所組織娛樂活動,使用音響器材音量過大等社會生活噪聲由公安部門實施監督管理。
根據以上法律和規定,只有各個部門互相協調配合,齊抓共管,才能從根本上治理好噪聲污染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