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市高架橋附近的一些居民小區,噪音已遠遠超標河南商報記者 王棣/攝
近日,河南商報接到不少市民投訴,稱自己在高架橋附近居住,因為噪音過大,導致晚上睡眠嚴重不足。而67歲的楊女士家住河醫立交橋附近,因為受不了窗外高架橋上汽車的噪音,在女兒家已經住了兩個月,“幾十萬的積蓄都拿來買了房子,現在卻有家不能回,太難受了。”
記者實地測量后發現,鄭州市高架橋附近的一些居民小區,噪音已遠遠超標。
投訴
有家不能回
高架橋噪音鬧得人快崩潰了
67歲的楊女士,有家不能回已經兩個月了。
楊女士住在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附近的一個新建小區3號樓2單元,去年11月份供暖時才搬過來。“本來想著這里有暖氣,住得舒服點,沒想到每天從早到晚,窗戶外面的車吵得人整夜睡不著。”
楊女士患有高血壓已經多年,因為睡不好覺,血壓幾次升高。孝順的女兒不放心,三番五次地動員,終于在今年3月底把楊女士接了過去。
雖然在閨女家一切都好,但楊女士還是想回自己家住。“買房時是拆遷房,1比1補貼,但5500元/平方米的房價,還是把我們全部的積蓄都花光了,現在卻有家不能回,你說這算咋回事啊?!”
楊女士的遭遇不是個例。記者走訪了鄭州金水立交和中州大道附近的十多處小區后發現,高架橋噪音擾民的現象比比皆是。
實地測量
噪音超過了
35分貝的國家標準
按照國家噪音標準規定,作為一類區的以居住、文教機關為主的區域,白天噪音標準值為55分貝,晚上10點以后不得超過45分貝。而作為主人睡覺的房間,噪音值不能超過35分貝。
記者從環保部門借來了AWA5610C積分聲級計,并按照說明書采用了等效連續聲級測量中的自動測量,按照《社會生活環境噪聲排放標準》規定,噪音大小采用1分鐘的等效聲級,在市民投訴的小區里進行了實地測量。在允許存在誤差的前提下,每個地點測取5組數據。
現場1
中州大道高架橋
200米外臥室噪音超標
昨天21點左右,河南商報記者來到了中州大道與東風路交叉口附近一個新建家屬院,跟隨住戶劉女士來到了3號樓四單元21樓。劉女士家中客廳窗戶200米外就是東風路立交橋。
劉女士住這里已經一年多了,“各方面都好,就是噪音太煩人。”上五年級的兒子每天上床時都會鬧:“媽媽,外面大車吵得我睡不著!”
21點30分,記者選取了客廳和廚房進行了測量。在客廳內測得的五組數據,每分鐘內的等效聲級分別為61.5分貝、61.5分貝、63.1分貝、62.3分貝、61.9分貝,平均值為62.06分貝。而在開窗測量中,等效聲級的數值升高為67.5分貝、65.4分貝、66.3分貝、66.4分貝、65.5分貝,平均為66.22分貝。劉女士家的臥室朝南,并不和道路相鄰,關上窗戶和房門,測取的五組等效聲級分別為50.3分貝、45.1分貝、46.5分貝、46.0分貝、42.4分貝,平均為46.06分貝。
從測量結果來看,雖然是21樓,但臥室內等效聲級還是超過了45分貝的標準。
現場2
和高架橋平行的樓層噪音更大
雖然如此,劉女士覺得跟3~6層東北戶的居民相比,自己還比較幸運。“你們去測一下,那幾層肯定更吵。”
22點30分左右,記者在該樓3樓進行了測量,此處高度與中州大道高架橋基本一致,同樣測取5組數據。在關上窗戶進行測量時,5組等效聲級分別為63.3分貝、61.3分貝、61.3分貝、62.6分貝、63.6分貝,平均值為62.4分貝。
在開窗測量中,5組等效聲級分別為66.7分貝、71.0分貝、68.8分貝、69.4分貝、68.7分貝,平均為68.92分貝,較21樓開窗測量時的平均值升高了2分貝。
現場3
能修個隔音墻就會好多了
23點多,記者來到楊女士所住的小區,找到了3號樓2單元6樓。
楊女士的窗戶,正對著三層的河醫立交橋。夜班公交車駛過時,隔著玻璃,依然聽得一清二楚。
記者同樣分別開窗關窗,實地測量了五組數據。關上窗戶后的等效聲級為60.5分貝、62.7分貝、60.3分貝、61.9分貝、62.6分貝,平均為61.6分貝。而打開窗戶后,5組等效聲級分別為63.8分貝、63.3分貝、63.5分貝、62.5分貝、62.4分貝,平均值為63.1分貝。
從數據中可以看出,雖然是密閉窗戶,六樓的噪音在23點之后,仍然超出了睡眠標準。
“也許人老了,對噪音格外敏感。我就是想著,如果哪個部門能修個隔音墻,這個小區就會好多了。”楊女士說。
2008年,國家環保部公布了《社會生活環境噪聲排放標準》,明確規定醫院病房、住宅臥室、賓館客房等以休息睡眠為主、需要保證安靜的房間,夜間(22:00至次日6:00)噪聲不得超過30分貝,白天(6:00至22:00)不得超過40分貝。
另一個事實是,鄭州的機動車越來越多,交通噪音已經嚴重影響市民的生活。防治交通噪音,隔音墻是個不錯的選擇,外地多個城市已經采取了這樣的措施。鄭州何時也能為高架橋配上隔音墻?記者采訪了多個部門,也沒有得到確切答案。
以后你要是買房子,臨近環道和高架橋的房子,你可得仔細考慮考慮了。
河南商報記者 孟令強 焦素芳
現狀
三環內高架橋多沒有隔音墻
近日,記者就鄭州市內高架橋的隔音墻的設置做了實地調查,發現除了去年開通的解放路高架橋在經過居民區時間隔設置了隔音墻,其余正在使用的高架橋均沒有隔音墻。
記者乘坐公交車對三環進行了實地查看。中州大道上的高架橋數量相對而言較多,在和北環路、東風路、農業路等路段交叉口處均設有高架橋,但無一例外沒有設置隔音墻。一些在建或已投入使用的小區分布在中州大道兩側,最近的樓房距中州大道僅有50米左右。在小區圍墻處行走時,耳朵有明顯的不適感。
“晚上睡不好,白天更別說,這車都不停地跑,車速還快,震得耳朵疼。”在中州大道和農業路交叉口附近,一位市民這樣表示。
南三環的高架橋數量相對較少,僅在與京廣路、大學路、嵩山路等交叉口處存在,且其兩側分布的小區不多。而在市內,紫荊山、新通橋、大石橋、河醫立交等處,周圍有不少老舊小區,尤其河醫立交附近,一些老舊房屋距離橋面僅有幾米遠,但該處高架橋同樣沒有隔音墻裝置。
相關試驗證明,長期工作或生活在70分貝以上的噪聲環境里,人們的聽力會受損,會出現失眠、頭痛、耳鳴、注意力不集中、工作效率下降等癥狀。
專家
降低噪音,隔音墻是好東西
記者查閱有關資料發現,在廣州,快速路、橋梁隔音屏全部由政府出資安裝,在內環路及其放射線、幾條高速公路等20個噪音敏感路段,安裝了大約2萬米的隔音屏障,使道路兩側的敏感點位噪聲降低2到11個分貝。
“目前來說,降低高架橋沿線的噪音,除了綠化帶和隔音墻,還沒有特別好的辦法。”一位業內人士說。
華北水利水電學院交通工程專業教師胡圣能介紹說,高架橋兩側的隔音墻,也叫聲障墻,和公路兩側栽樹以減少噪音原理是一樣的。“噪音通過這種聲障墻會有所削弱,到達居民區的分貝就低一些。”
此外,隔音墻大都有向內收斂的弧形,可以把車輛產生的噪音反射回路面,最后反射向天空。板面上有凹凸不平的花紋和浮點,可吸收噪音。
而高架橋兩側是不是應該有隔音墻?胡圣能稱,這需要綜合考慮高架橋和附近小區之間的距離,并對居民區做實地測量,根據居民區的生活環境噪聲排放標準,確定是不是應該設置隔音墻。
展望
鄭州何時能有隔音墻?
為高架橋修建隔音墻,這個建議可行不?
鄭州市環保局相關人士介紹說,其實之前也做過專門的調研,“也實地測量過,確實超標,最后出具了調研報告。”但因為牽扯到好多部門,最后沒了下文。
據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介紹,鄭州的立交橋分老橋和新建橋兩種,“已經建好的劃歸城市交通管理局,新建的歸入建委負責。但還有許多歸屬不太明晰的,很麻煩的”。
鄭州市城鄉建設委員會胡姓工作人員稱,高架橋建設之前,都要報環保部門和規劃部門審批,是否設置隔音墻應由環保、規劃等部門考慮。
記者隨后致電鄭州市城鄉規劃局了解情況,一位工作人員詢問了記者的問題后回電話稱,隔音墻由環保部門負責,建議記者詢問鄭州市環保局。
之后,記者從鄭州市環城快速公路管理處了解到,鄭州市計劃在7月份啟動“三環快速化工程”,對三環沿線高架橋進行改造,該工程完成后,高架橋或將設置隔音墻。“我們也接到過不少市民反映噪音過大的問題。鄭州市已經準備實施高架橋改造工程了,這次或許會考慮設置隔音墻。”環城快速公路管理處辦公室一負責人說。
這些城市已經開始隔音了
記者查閱了相關新聞資料,發現省外多個城市目前的規劃中已經考慮到噪音問題,為一些高架橋修建了隔音墻。
廈門:部分高架橋已設有隔音墻
日前開工的廈門快速公交1號線在島內段將采用高架橋形式。建設中,將建設高架橋聲屏障,確保隔音效果;采用高質量低噪音瀝青路面。此外,目前廈門部分高架橋已設有隔音墻。
香港:道路隔音屏障,已超過30公里
香港已制定《處理香港道路交通噪聲的全面計劃》(擬稿),其中包括101條道路可設置隔音屏障或重鋪低噪聲路面。從1990年開始,香港的新建道路沿途已加設了逾30公里的隔音屏障和隔音罩,讓12萬市民受惠,并且低噪聲路面已普遍地應用在許多新建道路上。
北京:住宅銷售須標隔音情況
2007年1月1日,北京市開始執行《北京市環境噪聲污染防治辦法》。辦法規定,從今年開始,北京市噪聲污染將由環保部門統一監管,房地產開發商須明示銷售住宅的隔音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