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頂立隔音窗徐經理介紹,中國人說話嗓門老大了,一說話氣勢上就壓倒對方。其實,聲音越來越大的我們,聽力正在越來越衰退 。

  目前,全球人口中,超過6.3億人受到聽力問題的困擾 。約15%的成年人有不同程度的聽力障礙。65歲以上的,每三位中就有一位患聽力障礙,全球約1.65億。

  河南頂立隔音窗徐經理說,據統計,我國目前有聽力殘疾人2780萬,每年新增30萬,是世界上聽力殘疾人最多的國家 。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逾2億,占總人口的14.9%。老年人口的年增長速度更超過世界平均增長水平。研究顯示,在我國35%以上的老年人有不同程度的聽力障礙。

  中國話有什么特點?中國人的聽力怎么樣?我們請教語言學、耳鼻喉科專家來解讀。

  嗓門大 跟普通話發音有關嗎

  鄭州頂立隔音窗徐經理說,中國人說話有什么特點?聲音特別大。這可能是包括中國人在內的全球人都有這么個印象。有個段子講,兩廣東人在唐人街說話,美國人聽了以為打架了,報警。警察來問,廣東小伙伴說,“我們在耳語啊!”

  其實,撇開文化的原因,從語言學的角度和生理學的角度,專家都有話說。杭師大語言學教研室孫宜志教授解釋了“普通話”很出挑的一些原因——中文普通話有平、上、去、入四個聲調,我們說話的時候,節奏感、韻律感都會比母語是英語的說話者要強;另外就是漢語拼音中元音比較多 ,“棉襖,長江,排長”,隨便說一個詞匯,都是連續出現元音,發音聽起來非常圓潤高調,鄭州頂立隔音窗專業家庭隔音窗十五年。

  而英語當中,一個單詞可能不常出現元音相連的情況 ,甚至會出現單詞里面沒有元音,都是輔音的情況,比如,three,因為輔音有的時候只有氣流摩擦和爆破,發聲幾乎聽不見。所以從語言的呈現方式,決定了人們在說普通話的時候,更容易引起別人注意。

  而聲音的高低叫做音調,頻率決定音調。

  鄭州頂立隔音窗徐經理介紹,曾經有學者比對過中英文的頻率,發現英語比中文頻率要高,所以相比普通話,英語的發音,音量小,普通話則偏低沉飽滿。

  如果你覺得周圍的國人很能吵吵,那很有可能你碰上音調比較高的人了。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耳鼻喉科主任醫師張雷,曾分析過,有些特別能飆高音的人,生理結構比較特別:頭部的共鳴腔發育,與平常人不一樣。

  比如海豚音王子維塔斯能把音響唱爆炸,因為他的鼻竇竇腔的發育,要比平常人大。這個生理特點,與人種沒有太大的關系。

  生活環境噪音 讓年輕人聽力受影響

  據鄭州頂立隔音窗徐經理說,浙江省中醫院耳鼻喉科副主任唐旭霞告訴記者,中國老百姓聽力損失的情況越來越多,并且像突發性耳聾這樣情況的病人,年齡越來越趨于年輕 。她最近接收的突發性耳聾病人,只有9歲。“病人耳聾的原因通常不明確,但跟他們長期處在比較嘈雜的環境,或是長時間聽高音耳機音樂,都是有比較大的關系的。”越來越多的人習慣扯嗓門,也有環境的原因。

  根據中國國家社會生活環境噪聲排放標準,我們的生活環境應達到一定標準。

  我們挑選其中標準最低的場所,是城市中的道路交通干線道路兩側區域,穿越城區的內河航道,鐵路主、次干線兩側區域的背景噪聲。標準規定,這些最嘈雜的地區,聲音分別要求:晝間70分貝,夜間55分貝。

  但是2015年4月30日,峰力公司在北京沿街進行環境噪聲測試的結果是89.2分貝。

  這是什么概念?燃放1000響鞭炮聲,近距離檢測107.2~108.5分貝,也就是說,平常我們有大量時間“浸潤”其中的道路環境,基本就跟耳朵不遠處放鞭炮的待遇差不多。

  隨著工業的發展,中國人面臨的環境普遍越來越嘈雜,也可能成為我們不斷提高嗓門說話的原因之一 。同樣,這也是我們的聽力越來越脆弱的一個重要原因。